<
t5b9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穿越考科举 > 第493节
    可算着时间,能传到京城的,也就一两件?

    便是官方信使策马扬鞭,京城顶多知道八月九月的事情?

    甚至他们要写的那本水渠指南的书,也才在路上而已。

    那又知道了多少,表扬了哪些?

    纪元自己好奇,别说其他人了。

    唯二看过文书的同知激动得说不出话,知事已经又哭又笑,更是半句都讲不出来。

    只能他们自己看了!

    纪元打开文书,一入眼,纪元就认识这位官员的字迹。

    吏部这个官员跟他关系还不错,他这起草个文书,一起笔就是在夸他。

    什么“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说他是什么“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得人者兴这种话,对方都能夸得出口?

    纪元都能想象,这位前同僚,一边故意写这些句子,一边朝他傻笑的样子。

    而这样的文书能通过,吏部顶头上司李首辅必然“功不可没”。

    纪元咬着牙看完,努力提炼准确信息。

    终于,找到吏部除了夸他之外的其他内容。

    “文书上说,纪元一路奔波而来,还顺便鼓励武新府的学生,成为表率。”

    这是第一条。

    不对,这是两条。

    纪元一路走了几千里地,也是文书夸赞的内容。

    鼓励学生,完全是个人行为,还是因为对方帮了他许多,但没关系,有人想列出来,那就列出来。

    第三条,上任的时候带了无数书籍,帮助本地改进农业水平。

    以及,开兽医学校,让自己的护卫保护民间匠人等等。

    啊?

    这些都值得拿出来说?!

    纪元满头问号,都是,这也行?

    这也行?

    这还行?

    可见,有人想夸你的时候,什么理由都能找到。

    纪元觉得这些没什么,可身边的同僚们也一点点头。

    朝廷文书说得对啊。

    纪元确实这么做了,他做得好啊。

    朝廷真的能看到很多细节啊。

    纪元赶紧道:“停,停,再夸下去,我脸都要红了。”

    其实已经红了,但他不会承认的!

    就像他根本不承认,他这点玩意,还能连跳那么多级?

    从六到从四。

    连跳四级。

    如果说凭着胶底鞋,他还觉得没什么。

    但要说其他事情,是不是有点太快了?

    纪元又看到文书上其他内容,有一行很不起眼的字。

    大意是,纪元这么做,还说这是因为皇恩浩荡的缘故,他是被朝廷被皇上派来的,所以他会照顾好宁安州的百姓。

    纪元十分敏锐捕捉到这句话。

    如果他没猜错,一个是他确实做了实事,二是皇上也好,吏部也好,都觉得他在京城都是正六的京官,放到外面,至少也是从五或者正五。

    堂堂一个状元,被弄到这么远,其实舆论上也是有点压力的。

    皇上估计有意补偿。

    三,李首辅。

    李首辅给他写了两次信,都是让他稳住心态,不要慌。

    原来在这等着他啊。

    不管怎么说,他在京城那边看,确实是破格提拔的。

    纪元看着这封玩味的文书。

    远离京城已经快一年了,竟然觉得时光飞逝,再看到这么弯弯绕绕的文书,竟然有点不习惯?

    还是外面的世界让他更开心啊。

    李首辅跟吏部这么破格提拔,估计也顶住不少压力。

    李首辅,这是实实在在给他送了一份大礼。

    宁安州的知州。

    他似乎可以做更多事情了。

    虽然现在做得也不少吧。

    与此同时,京城确实因为这件事起了争执。

    自从纪状元离京之后,朝中对此就有过讨论。

    可讨论归讨论,那也没有办法。

    只是对五王爷,形成了默契的疏远。

    天齐国朝堂上的官员,无论家世如何,八成到九成,都是科举考试上来的。

    虽然这次被不公平对待的不是他们,可这些官员难免有兔死狐悲之感。

    五王爷,做得实在太过分了。

    但仔细想想,他这么做也不是头一次。

    让武举人专门给他踢球的时候,文举这边的,以为五王爷只是轻视武将。

    如今看来,是看不起所有科举出身的人,甚至包括状元郎。

    朝中官员不愤怒才怪。

    对皇上,则是有些失望。

    皇上竟然糊涂到这种地步。

    默契疏远五王爷,甚至是向皇上表态他们的不满。

    是啊,谁会愿意有这样的上司。

    当然了,朝中事情多,很快便翻篇了。

    直到九月份,吏部在滇州府巡查的官员禀告了一件事。

    那就是纪状元的行踪。

    把纪元到滇州府之后的每一件事情都写了下来。

    还说,有人问他,是不是被贬到这里的。

    一般的人听到这句话,肯定要开始抱怨了。

    纪元没有,纪元只说,宁安州百姓也是天齐国百姓。

    皇上原本还不在意,但听到这句话,倒是点点头。

    再者,纪元是真的在做事,真的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帮助宁安州的人赚钱。

    最后还说,纪元为了给当地人谋生路,甚至自己住到山上,舒舒服服的官署都不住了。

    啊?

    这也行吗?

    山上?

    还是那种破屋?

    朝中官员大为震惊,再加上之前心里的不满和怨气,立刻借着这件事抒发出来。

    与其说他们是为了纪元出头,不如是在告诉皇上,您要是这么对科举出身的官员,那我们真的不高兴了。

    纪元难道不厉害吗?

    他的策论,您也夸过的啊。

    事实证明,科举众人的力量不容忽视。

    皇上知道自己当时应该阻止,于是这份额外的升迁就来了。

    宁安州知州!

    这足够了吧!

    从四品的官职,还是破格提拔。

    朕真的不是昏君,朕只是想看看纪元的能力。

    翰林院有人 适时道:“看到没,这是皇上深谋远虑,他知道纪状元的实力,放到下面,是为了磨练他的意志!”

    这话说得,好像纪元去宁安州,是皇上苦心一片而已。